望都是尧母故里、中国辣都和孙式太极之乡。全县374平方公里,辖4乡4镇1城区办,152个村(社区),27万人口。近年来,在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司法行政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在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工作中,我们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
2015年至今,“帮大哥”团队累计接待咨询求助群众2500余人次,成功化解各类纠纷260余件,河北电视台“非常帮助”栏目累计播放我县“帮大哥”节目10期,望都电视台《老百姓说事》 栏目组已拍摄播出78期,《河北经济日报》、《保定日报》、《燕赵都市报》、中国新闻网等主流媒体先后刊发《“老百姓论坛”搭平台促和谐》、《望都“帮大哥”助四名打工者讨薪近万元》、《望都“帮大哥”找回失联女》等30余篇报道,并通过“望都普法”“望都宣传”等微信公众号进行发布。2015年,被省司法厅、省电视台评为“优秀人民调解室”,被保定市评为“保定好人团队”,2016年,被望都县委评为“模范团队”,被望都县司法局评为“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帮大哥”团队并在保定市七五普法动员大会上作典型发言。2017年,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被省委宣传部、组织部、省文明办等14个单位授予“河北省先进志愿服务组织”称号。2018年,“帮大哥”团队被司法部评为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调解室主任张铁顺同志被保定市司法局评为“保定市乡贤”。
一、“帮大哥”团队的建立和推行
1、缘起──挖掘民间调解新力量
民间纠纷看似小事,如果处置不当,矛盾就会升级,形成解不开的“铁疙瘩”。诉诸法律、上访告状只能让双方矛盾激化、成为“冤家”。如何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诉求,为社会营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这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课题。为此,县委、县政府一直在探寻解决的办法。2015年,在县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上,县委书记朱子强明确指出,“民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要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唤醒群众的才智、发动社会力量,就要为群众搭建参与平台,建立三大论坛(企业家论坛、老百姓论坛、文化论坛)。”其中,“老百姓论坛”的首要任务就是借鉴河北电视台“帮大哥”模式和影响力,由县政法委、宣传部、司法局、信访局、电视台等共同组织, 在县电视台开办《老百姓说事》栏目,通过电视镜头表达双方当事人的观点和意见,以及相关知情人员的看法,通过节目呈现案件的来龙去脉,有“帮大哥”式的调解员全程参与,在化解基层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有益尝试。至此,拉开了我县“帮大哥”团队建设的序幕。
2、海选──“帮大哥”脱颖而出
如何选好高素质的“帮大哥”团队,切实发挥作用?通过与河北电视台《非常帮助》节目组多次沟通,我县相关部门经过多次研究认为,节目要想办得接地气,就应该给所有热爱民调工作的人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通过海选形式确定“帮大哥”人选,这样的“帮大哥”才会有亲和力和公信力,综合素质才更高。
2015年4月12日,我县“帮大哥”后援团海选活动在县迎宾广场举行,群众踊跃报名,30余名社会热心人士现场体验了当“帮大哥”的感觉,并在摄像机前试镜。经过《非常帮助》和《老百姓说事》节目组的综合考评,赵文彬、张铁顺、张志敏等6人入围“帮大哥”后援团,成为望都县首批“帮大哥”。望都“帮大哥”群体平均年龄60岁,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45岁。其中,既有退休干部、离任法官,也有村调解员和机关工作人员。
为提高“帮大哥”及广大基层调解员的调解水平,4月22日,“老百姓论坛”邀请省电视台“帮大哥”李玉斌和徐水优秀民调员陈章群举办《望都老百姓论坛“化解基层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报告会》,对各司法所全体人员、各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帮大哥”后援团全体人员共计200余人进行了业务培训。
3、成立──辐射影响周边县市
2015年6月4日,望都县《非常帮助》调解工作室在河北电视台正式授牌。6月15日,保定市唯一的“非常帮助”暨“老百姓说事”调解室在望都镇政府正式揭牌成立,同时在县信访局设立“帮大哥”窗口。6月25日,“老百姓说事”节目在我县电视台正式开播,播出时间为每周二、四、六19:50。
随着“帮大哥”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满城、清苑、定州、高碑店等周边县市的群众也开始前来求助,“帮大哥”甚至还曾接到石家庄、沧州、唐山等外地群众的求助电话。9月12日,我县与省电视台《非常帮助》栏目组在易购广场联合举行“帮大哥”赶大集活动,“帮大哥”李玉斌与我县“帮大哥”同台亮相,现场接受咨询求助,受到望都及周边市县千余名群众的热烈欢迎。
4、规范──树立调解新形象
在调解工作中,“帮大哥”团队始终以《人民调解法》为依据,贯彻依法、平等、自愿、尊重人权利的原则,规定完善矛盾纠纷受理、调解、协议履行、回访等工作程序,不断提升人民调解公信力、树立人民调解新形象。
一是成立了由政法委书记牵头,政法委、宣传部、司法局、信访局、电视台等部门参与的组织协调机构和工作团队,明确了各自分工和职责;二是落实了办公地点和配齐了办公设施;三是明确了“帮大哥”团队的职责,要求他们接受全县调解工作安排,积极开展法制宣传,坚持每周一、三、五上午固定时间在调解室接待上访群众,及时收集、掌握各类纠纷信息和动态,协助党委政府或有关部门化解纠纷;四是制订了岗位责任制、学习制度、矛盾纠纷排查制度、接待受理登记制度、落实回访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真正做到有章可循、规范运行;五是落实保障,县财政每年安排10万元专门用于“帮大哥”调解工作日常经费。同时,“帮大哥”调解的案件全部按照每件20-60元标准纳入民调“以案定补”。2017年,又筹措资金1万余元,为全体帮大哥免费办理商业保险;出资5万余元配齐了办公桌椅、沙发、电视、空调等设施。六是在电视台开办了《非常帮助暨老百姓说事》栏目,每周二、四、六19:50定期播出。七是明确了5位律师常年作为他们的“御用”法律顾问,以及不定期组织“帮大哥”团队参加法院的庭审;八是采取广播电视、《今日望都》县报和宣传车逐村宣传等方式来提高他们的知名度和知晓率。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保障了“帮大哥”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效运行。
5、延伸──开创“帮大哥”新模式
2016年1月,县委朱书记到“帮大哥”调解室调研时,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帮大哥”团队颁发了奖牌,并向《老百姓说事》节目团队赠送了服装。朱子强表示,将进一步壮大“帮大哥”团队,继续推进“帮大哥”调解室向基层乡镇延伸,向高标准看齐,向规范化、法制化发展,把“帮大哥”打造成为望都县的品牌,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基层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按照朱书记要求,我们于2016年8月份专门起草了《望都县关于建立一乡一“帮大哥”调解室工作实施方案》,并全力推进实施。截至目前,全县8个乡镇(办)一乡一“帮大哥”人选已全部确定,硬件建设完全按照“五有”、“六统一”的标准进行了规范,配齐了电话、电脑、打印机、档案柜等设施,完善了相关制度,明确人员补助和日常费用由所在乡(镇)负责,原则上每值一个班补助不低于30元。
2016年11月8日,市司法局原局长谢永军同志到望都参观调研时提出,要继续深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下大力加强“帮大哥”调解室建设,进一步强化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工作,夯实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基础。
2017年5月11日,全市人民调解暨“帮大哥”调解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市司法局局长许秋民、副县级调研员李德虎及市基层处领导出席了会议,各县司法局局长、主管副局长、基层股长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在我县实地参观了我县“帮大哥”调解室,由帮大哥负责人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我县的工作做法,实地观看了县电视台录制的“老百姓说事”电视专题片。在全市人民调解会议上,我县司法局局长张建增做了《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稳定望都“帮大哥”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效尝试 》发言,市局主要领导就我县“帮大哥”调解室的突出成绩给出了“小县办大事”的高度评价。9月21日,由“帮大哥”主讲,对全县调解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各乡镇主管稳定副职、司法所长、村调委会主任、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主任约200人参加了培训会。
二、“帮大哥”调解,助推矛盾纠纷化解
无论台前还是幕后,“帮大哥”调委会室始终围绕“为民解忧、维护稳定”的主题,牢牢把握“群众满意不满意,当事人满意不满意”的工作标准,坚持做到“四个字”:“揉、静、换、切”。“揉”就是揣揉实情,有的放矢;“静”,冷静处理,不骄不躁;“换”,引导矛盾双方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问题;“切”,找准解决矛盾的切入点,及时化解。因为“四字方针”,成功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帮大哥”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调解大使”。
“帮大哥”调委会不断地自我加压,以细心周到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个纠纷,为群众生活平和而努力。2017年8月4日,“帮大哥”接到赵庄乡十里铺村安某某的求助,女儿因婚姻矛盾与家人失联半年多了。接到求助后,“帮大哥”第一时间赶到安某家中了解情况,制定方案。通过其男朋友单位找到他本人,规劝他们“追求婚姻自由没错,但躲藏过日子既不合法又不合情”,进而从曲阳某村找到该女子,劝她与家人联系,争取早日回家。同时,“帮大哥”又趁热打铁,赶回望都县十里铺村找到安某做思想工作,让他允许女儿带男朋友回家,尊重孩子的选择。经过劝说,安某的女儿终于回到了家人身边。为了感谢“帮大哥”的无私相助,安某将一面印有“解民之所急、满众之所愿”的锦旗送到了调解室。
在调解村民矛盾时,“帮大哥”也摸索出了一些新经验,通常调解邻里纠纷要坚持三个步骤:一是听,在矛盾冲突发生后当事人双方各说各的理,各执一词,只强调自身的利益,争执不下。这时不妨让他们都说出来,出出气。二是劝,首先要掌握时机,双方都在气头上时,不能劝,要耐心等待消气、理智后进行劝说,同时顺着各自的想法提出假设,推论出最坏的结果;然后进行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分析,劝说双方各退一步;最后从影响彼此关系的角度阐述其厉害关系。三是调,依照法律和人情进行调解,梳理矛盾,分清责任,解决实际问题,彻底化解纠纷。
2016年10月下旬,帮大哥在信访局接访,接到望都南王疃王某求助,王某和杨某两家因宅基纠纷大打出手,导致王某住院,在乡村数次调解未果的情况下,王某多次上访,帮大哥到场后,通过走访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结合村风民俗,先拉家常,缓和情绪,打热关系,释法理,凭事理,讲道理,应势利导,及时劝解,不厌其烦的做工作,经过将近7个小时的不懈努力,终于达成了协议,矛盾得到根本解决。“帮大哥”的真心付出,苦口婆心,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调解工作再次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受到群众的好评。
三、“帮大哥”宣传,坚持调解普法新结合
调处已发生的矛盾和纠纷,只是治"标",更重要的治"本"工作,要通过抓好公民的普法学习教育来提高公民学法、知法、用法的自觉性。
为了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良好社会运行机制,“帮大哥”调委会始终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和“调解优先”的工作原则,落实 “六五”普法工作要求,采取有声(电视、电台、广播、新媒体等)加无声(报纸、展板、宣传栏、宣传窗等)和有形(建设法制公园、广场、法律宣传一条街、开展法律九进活动等)加无形(法制观念入脑、入心教育)的发展途径,融合法理元素,聚焦社会热点,创新法治宣传。2018年共举办法制宣传教育培训15次,共培训达3000余人次,并开展经常性和针对性的法制教育,把村民群众思想统一到讲稳定、讲大局、依法办事上来。同时,广泛开展了“法律九进”活动。结合农村的工作特点,开展“‘帮大哥’赶大集”普法宣传教育;结合宣传部、司法局在广场组织“彩色周末”进行文艺演出,及时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及法律法规;开展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活动,参与“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成立宣讲活动;通过参加“12.4宪法日”、帮孤助残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社会风气。
四、“帮大哥”参与,开设服务新窗口
望都县司法局坚持人民调解与信访工作相结合,健全了优势互补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进一步加强了人民调解与信访工作的联动对接。2015年以来,就在县信访局、县群众工作中心开设了“老百姓说事”窗口,坚持每周五接待群众来访,帮助信访局参与化解信访积案,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北关周氏赡养案、农民工付某工伤索赔案、西白城学校旧舍拆除案、荆庄村荆某与妻子闹离婚案、三堤村苏某索要经济赔偿案等都一一调解成功。据统计,自“帮大哥”团队建立以来,全县各类矛盾纠纷呈直线下降趋势,信访量大幅下降,有效减少了社会矛盾纠纷的发生和群众集体上访,维护了望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为建设“法治望都”、“平安望都”、“善美望都”作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县电视台的收视率也大幅上升,《非常帮助暨老百姓说事》栏目已成为百姓最受欢迎的节目。
五、“帮大哥”工作实践中的几点启示
“帮大哥”团队对化解望都各类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望都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效尝试。它的成功运行,给我们几点启示:
一是领导重视是关键。从提出到建立到运行,县委朱书记始终都高度重视和关注,多次到现场进行调研、座谈,不定期听取我们的专题汇报,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可以说是县委朱书记的“心头事”。作为牵头的政法委贾伟斌书记和公安局彭宏志局长更是不敢怠慢,他们亲自指挥、亲自调度、亲自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保证了工作的高效运行。
二是团队素质是前提。面对各类纷杂的矛盾纠纷,只有把真正热爱民调、有调解工作经验、掌握调解技巧、社会威信高、群众基础好、公信力强的人选出来,组建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调解队伍才更有利于调解工作的开展。
三是经费投入是保障。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既让马儿跑,又得让马儿吃草。工作中最基本生活补助和必备的物质条件需满足,此项工作必须要纳入财政预算,方能保障正常运转。
四是部门协同是条件。“帮大哥”调解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面广,光靠我们司法局自身,很难把工作做好,需要政法委、司法局、信访局、电视台、乡镇村等部门通力协作、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才能把工作做好。
五是制度健全是基础。无规矩不成方圆,有制度才有规范。只有建立起健全的制度,才能让“帮大哥”依法、依规、依理开展工作,规范化运行,才不打乱仗,工作效率才会高,工作才不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