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共建平安校园,9月22 日下午望都中学在学校报告厅,开展了一场以“法制护航青春,拒绝校园欺凌,珍惜同学情谊”为主题的安全法治教育暨校园防欺凌培训会,全体高一学生参加。望都镇派出所民警马青山受邀主讲,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堂干货满满的法治与安全课。
培训会上,马警官首先剖析了校园欺凌的三类典型角色:
- 欺凌儿童(胖虎型):在学校或团体中不断对他人进行伤害、恐吓、威胁或刻意排挤的“施暴者”。
- 受凌儿童(大雄型):长期遭受欺凌,身心健康与发展被施加深远负向影响的“受害者”。
- 旁观者(小夫型):知晓欺凌却持“看热闹”心态,间接鼓励、协助欺凌行为的“助推者”。
认清这些角色,是我们远离和抵制校园欺凌的第一步。如何主动预防校园欺凌?马警官提出“不做受害者,不做欺凌者,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的“三不”原则,并给出四点具体行动指南:
1.财物管理:不携带、不公开显露较多钱、手机等贵重物品,减少被欺凌者盯上的可能。
2.场景规避:前往厕所、楼道拐角、学校附近巷子等欺凌多发地时,尽量结伴而行。
3.矛盾处理:与同学友好相处,用宽容、理性、平和的方式解决矛盾,拒绝过激行为。
4.自我防护:提升自我防护意识与能力,平时加强身体素质训练,危险时刻能自保。
很多学生误以为“未成年”可以逃避法律责任,但马警官明确强调:未成年不是违法犯罪的理由。一旦参与校园欺凌,无论年龄大小,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甚至会对个人未来发展留下“污点”。
面对校园欺凌,我们该如何找准自身角色?马警官给出了清晰指引:
- 坚决不做“欺凌者”或“帮凶”:面对“朋友邀请一起欺负同学”的情况,要果断拒绝——真正的友谊从不会让你突破道德和法律底线,盲从合群最终只会害人害己。
- 不做“沉默的旁观者”。要知道,“旁观者的沉默就是对欺凌的默许”,你的小小行动或许能阻止伤害升级。
- 主动做“校园友善者”,打破欺凌滋生的土壤。我们可以主动向内向的同学打招呼,不参与嘲笑他人的话题,不传播恶意谣言……每个微小的友善都是对抗欺凌的“微光”,当校园充满包容,欺凌便会失去生存空间。
本次培训会以生动的案例、通俗的讲解,让“拒绝校园欺凌,珍惜同学情谊”的观念深入每位同学心中。望都中学也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持续强化法治教育与安全管理,携手警方、家庭共建“零欺凌”的平安校园,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法制护航下,拥有阳光、健康的青春成长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