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行尾号是:
 限行尾号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工作

土地承包引纠纷 高效调解化隔阂

作者:     来源:     日期:2024年08月28日     点击:

土地承包在农村屡见不鲜,但由于程序不规范、协议模糊缺失等多种原因,土地承包过程中时常引发各类纠纷。近日,望都法院成功调解一起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件。

案情回顾

村民王某自2006年起与村委会签订口头土地承包合同:王某按照每亩地每年450元的价格承包土地。截至2020年,王某一直未按照约定向村委会支付土地承包费。村委会多次催要无果,遂将其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双方土地承包合同,王某返还土地并支付拖欠承包费共计6300元。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考虑到被告王某系本村村民,若不及时妥善处理矛盾,不仅耽误春耕、扩大损失,也会激化矛盾。为了更精准掌握案情,快速解决纠纷,承办法官立刻前往该村进行实地核查,采取背靠背的方式进行调解,从情、理、法及农村风俗习惯对王某进行释法明理,告知王某合同不仅是以书面的形式存在,双方之间达成的口头合同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并且其已实际使用该承包地,应当按照约定支付承包费用。最终,在法官的努力下,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成功签订调解协议, 由被告一次性给付土地承包款6000余元。

法官说法

土地承包纠纷涉及到村民的切身利益,尤其是村民本身属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调解的方式化解村民委员会与村民因土地承包发生的纠纷,更有利于维护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与成员间的良好关系,有效维护双方合法权益,促进和谐文明的社会关系良性发展。


关闭】  【打印